智能电动机保护器发展至今,目前存在两种发展趋势。一种是将多种功能集成在一个壳体中,另一种是根据不同功能划分模块,通过模块拼装来满足各种要求。前者的前期开发投入比较少,周期短,从短期发展来看,这种比较好;后者的前期开发投入和周期相对而言都会变长,但如果从长期考虑,这种方式更加便于后期产品的维护和升级。这种,其实就是所谓的模块化智能电机保护器。
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化,客户的需求不仅多样化,而且还多变。模块式的电动机保护器,各模块功能明确,方便生产,利于存储。将最基本的保护功能作为基本模块,其他高级保护、控制、通讯功能等作为选配模块,在面对客户多样化需求时,优势是不言而喻的。更何况,模块式的电动机保护器适用范围广,灵活性高,可靠性也高,电子打标。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或是需要升级,只要修改调整问题模块就行,不影响其他模块,更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。
虽然模块式电动机保护器的优点众多,但是前期的开发投入是真的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。首先,作为保护类产品,需要明确其以后的正常工作环境,尤其是一些特殊环境,要针对客户那边需求进行调整。除此之外,还有模块种类的设定以及划分的依据。这些在前期设计的时候,都要考虑进去的问题。
当然,一套可靠的通讯协议,对于模块式电动机保护器是非常重要的,同时也是其设计生产的技术难点。毕竟,作为保护类产品,出现误动作都是不被允许的。即使是再小的误动作,带来的影响都是很大的。
电机保护器使用可靠的通讯协议,用于模块数据通讯处理。此套协议要带有模块识别、数据传送、数据校验、冲突检测、仲裁等功能。同时对传输数据格式做好规定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,即起始位、停止位、数据位、检验位,数据校验等。传输数据格式可以参考常规数据传输模式,起始位1位,数据位8位/7位,停止位1位/2位,校验位1位,检验位可以选择奇、偶校验。数据传输要带有校验数据,可以采用CRC等校验方式。
电机保护器产品继电器输出是不能误动作的,继电器输出通常用于控制电机运行状态或信号传输,一旦出现误动,影响很大。误动的原因有多种,不符合标准的规范而引起的误动;产品抗干扰性不好,受到干扰引起误动。
作为电机保护器要符合《GB14048.4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》和《JB/T10736—2007低压电机保护器》等标准的要求,设计者以相关标准作为设计依据,这样可以减少功能上的偏差带来的误动。
由于电机保护器产品抗干扰性能不好而产生的误动,对设计者有很大的考验。干扰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,产品供电电源,空间电磁信号,连接线耦合等,强干扰会引起产品死机等工作状态不正常。常规使用来保证产品死机后自动复位的方法,在保护类产品中并不完全适用,通过看门狗进行复位时,继电器会出现瞬间工作状态跳变,很可能造成误动作。
可编程逻辑功能,使用者对产品需求多种多样,将使用者的要求分好类,通过上位机配置软件进行功能编程。需要有行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与需求功能库的建立,通过时尽量在硬件上做到通用化,即硬件采用一个平台,对硬件平台写入不同的程序(是指由客户编制的程序),执行不同的功能。